为仿古建筑正名!
作者:百家号
来源:百家号
我们对古建筑有亲切的感觉源自于传统审美,大屋顶、飞檐、复杂的斗拱、亦步亦趋的步架等各种几何元素已经成为了几千年来中国建筑的审美要点,这是古建筑的优势之所在。
找到了古建筑的优点对于传统建筑古为今用尤其重要,但当前建筑界开始流行复古风格一刀切的风气,不论是外观、结构还是材料、技术,一切照搬传统,恨不得一块砖头也要做旧衬砌,“老祖宗的就是好的,仿古建筑简直不伦不类。”
如果全模全样照搬传统建筑对于历史建筑的维修是极好的,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但对于新建、改建建筑,我们需要厘清古建筑的优缺点,合理复古,以达到建筑本身适用、耐久、美观的目的。
古建筑有它弱点之所在,不论在结构、材料和技术上,很多旧时做法已经过时,已经被近代科学印证错误所在。
在结构上,古建筑的大梁做得很宽很大,但并不符合力学功效。林徽因就曾在《清代营造则例》中对此举进行了分析和批评,认为古代工匠确实在大梁构造上“多此一举”。
在材料上,木结构的立柱和柱墩因为受力经常导致下部开裂,仿古建筑往往将立柱做成仿木色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可以有效避免开裂,却遭到一些人反对。
在技术上,古建筑的很多传统工艺是建立在人工低效上的技术,还有很多盲目的迷信传说,窃以为不可取。
所以,仿古建筑背着“不伦不类”的名声几十年,是时候为之正名了!感谢仿古建筑,保留古建筑的平面布局、造型、法式特征和艺术风格,有效地利用了古建筑的优势,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是非常好的文遗传承方式!
铺挂小青...
青瓦,童...